湖北日報訊 本報評論員
  推進湖北科學發展、跨越式發展,實現“競進提質、升級增效”,托住民生底線,根本出路都在於深入解放思想,全面深化改革。我們必須以改革創新統領經濟社會發展。這是中央的要求,也是湖北的需要。
  全面深化改革是湖北發展的重大機遇。1978年,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,中國開啟了第一輪改革。35年的改革開放,影響前所未有,成就前所未有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改革開放是我黨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覺醒,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“關鍵一招”,也是決定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奮鬥目標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“關鍵一招”。35年來,湖北經濟社會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,靠的就是改革開放這“關鍵一招”。但我們必須看到,由於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,由於地處內陸地區,我們體制機制創新的速度、思想觀念解放的程度與沿海相比還有一定差距,還有巨大的改革創新潛力和空間。當前,新一輪改革窗口已經開啟,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一“新起跑線”機遇,激發後發優勢,敢於先行先試,爭取後發先至,不負機遇的歷史性惠顧。
 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們要收穫的巨大紅利。改革的紅利不同於土地、人口、資源等要素紅利。要素紅利主要是靜態的、當期的,往往存在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。但改革紅利不同,它既是當期的,也是動態的、持久的,而且是越挖掘越多、越使用紅利越大。可以說,改革的紅利用之不竭、享之不盡。只要我們不斷解放思想,不斷改革創新,改革的紅利就可以長久地“吃”下去。我們要通過改革創新,不斷釋放科技優勢、生態優勢和地理區位優勢,收穫源源不斷的改革紅利。毛澤東同志曾把“土、肥、水、種、密、保、管、工”總結為農業的“八字憲法”。前四個字是講物的要素,後四個字是講人的要素。
  沒有人的努力,再好的土、肥、水、種也長不出好的莊稼。現在,湖北的發展,各種條件已經具備,就好比有了好的土、肥、水、種,但種子在倉庫里、雨露在天上、水在河中、土壤在地里。如果我們不改革,就好比沒有密、保、管、工,最後就會導致顆粒無收、發展無望。不勞作無豐收,不改革無作為。我們要努力將各種要素聚集起來、整合起來,通過改革的發動機將各類優勢激活起來、燃燒起來,這樣才能推動發展、收穫紅利。
 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們發展的根本動力。湖北的發展靠這個、靠那個,最根本的還是靠改革。這是發展的根本動力,是“動力之動力”。我們說,創新驅動是動力。但是,如何推動創新驅動?還是要通過改革把創新驅動這個機器發動起來。比如,湖北是科教大省,擁有科教資源富集、科研人才眾多、科技成果豐碩等諸多優勢,但這些優勢都是基礎性、潛在性優勢,不直接體現為生產力,創新驅動的效果難以顯現。需要我們深化科技體制改革,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,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、資本化,把科教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。省化學研究院改製為華爍股份公司,激發科技創新活力,創造了巨大財富,就是例證。最近,我省財政廳、科技廳、教育廳、人社廳就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制定了“新十條”,對於通過改革創新激發優勢、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具有很好的示範作用。全省各相關部門都要結合實際,儘快制定出台推進改革的具體舉措,讓改革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永恆動力。
  (原標題:以改革創新統領經濟社會發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b70sbaij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